别让“为了你好”,变成孩子厌学的导火索

图片[1]-别让“为了你好”,变成孩子厌学的导火索-苏小兵家庭教育

夕阳的余晖,如同温暖的画卷,轻轻洒落在小区的花园里。
金色的光影间,空气中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与嬉闹声,像是一首欢快的乐章。黄昏一到,小区里的小朋友们便像归巢的小鸟般,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,追逐打闹,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。

此刻的他们,没有作业的压力,也没有父母的唠叨,只是单纯地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。

然而,在这片欢声笑语里,却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邻居家的小女孩。

她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在花园里奔跑,而是被父母精心制定的“学习计划”束缚在家中。她的生活,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,几乎没有一刻闲暇。

清晨,当其他孩子还在甜美的梦乡中时,她已在父亲的陪伴下朗读英语;傍晚,当其他孩子在草地上尽情玩耍时,她正坐在书桌前,在母亲的监督下背诵古诗。

周末和假期,本应是放松与探索的时光,却变成了更加紧张、繁重的学习日程,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。

01

不得不承认,这个女孩的世界几乎被学习填满。

每当她透过窗户望见同龄人肆意欢笑,她的眼神里总会闪过一抹渴望。然而,这份渴望很快就被厚重的书本和习题所淹没,只能被深深压抑在心底。

长期的高压生活,终于让她对学习产生了抵触。上了初中不久,这种情绪便显露无遗——不愿翻书、对作业抗拒,甚至对课堂心生厌烦。

这并非一时的叛逆,而是多年来压抑与无力感的集中爆发。每当父母用“这是为了你好”来解释他们的安排时,她心中的抗拒便像潮水般汹涌。

事实上,厌学是许多家庭都可能面临的问题。
孩子可能因为师生关系紧张、亲子沟通不畅、同伴相处不顺、学习焦虑或电子产品上瘾而抗拒学习。但深层的原因,往往是内在学习动机的缺失

当孩子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,而只是为了应付父母和老师,那么厌学情绪就会如影随形。

02

要帮助孩子走出厌学,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。

首先,满足孩子的底层情感需求,给予无条件的爱、支持和理解。
当孩子感受到家庭是安全的港湾,他们会有更多勇气面对学习中的挑战。那就像在他们心里建起一座坚固的堡垒,支撑他们跨越一道道难关。

其次,学会适度放手,给予孩子自主权。
过度干预只会让孩子觉得“学习是替父母完成的任务”,从而产生依赖或抵触。让孩子自己去规划、选择、体验学习的过程,才会更有责任感与投入感。

另外,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小小的成功体验。
就像游戏闯关一样,难度太高会让人失去动力,适当降低门槛、让孩子获得成就感,能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意愿。

03

在这个快节奏、高竞争的社会,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确实不小。偶尔产生厌学情绪,并不是世界末日,就像大人也会有“今天不想上班”的心情。

当孩子皱着眉说“我不想写作业”时,如果家长立刻批评,往往只会加剧抵触;但如果先耐心询问“今天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?”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,找到症结所在。

也许是知识难度突然加大,也许是和同学闹了矛盾,也许是课堂氛围不适应,甚至只是最近家庭气氛让他们无法专心——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,才能对症下药。

最后,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同样重要。
弦绷得太紧终会断,学会劳逸结合,才能让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。

别忘了,让孩子明白“为什么要学习”才是根本——不仅是为了考试成绩,更是为了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多的人生选择。

当孩子在理解与支持中重拾学习的意义,厌学的阴霾终会被驱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颗愿意自主探索的心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