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庭教育中,有一种“无声的杀伤力”,那就是——翻旧账。
当孩子犯了新错,家长却不放过旧事:“你上次不是也这样吗?”、“你总是这么马虎!”、“还记得你上次考试第几名吗?”
看似是在提醒孩子、教育孩子,实则是在一次次打击他的自尊和信心,甚至可能让孩子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。
聪明的家长懂得:教育的本质,是帮助孩子成长,而不是反复揭伤口、强化否定。翻旧账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会在孩子心中埋下深深的挫败感。
一、为什么家长喜欢翻旧账?
- 情绪积压的“出口”
许多父母在生活中承受了太多压力,当孩子犯错时,情绪一旦失控,就像打开闸门般倾泻而出。翻旧账,成了他们发泄不满、寻找“讲理依据”的方式。 - 希望“以旧论今”形成警示
有些家长觉得提醒旧事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,以免重蹈覆辙。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:孩子并不是不懂,而是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,而不是不断的“翻案重审”。 - 控制欲的表现
还有些家长潜意识里想通过“你以前就……”“你总是……”来压制孩子的反驳,让对方处于被动与羞愧之中,以便自己掌控局势。
二、翻旧账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?
- 摧毁孩子的自信心
当一个孩子每次犯错都要被翻出过去的失败经历,他们会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:“我是不是永远做不好?”、“我怎么总是被看不起?”
长此以往,孩子就会形成“我是个差劲的人”的自我认知,从而失去尝试和改变的动力。 - 让孩子感到无力和绝望
即使孩子这一次努力改正了错误,父母一句“你又来了”就会彻底抹杀他们的努力。“反正我怎么做,爸妈都觉得我不好。”
这种无力感,会让孩子逐渐放弃沟通、拒绝改变,甚至变得麻木。 - 破坏亲子关系,导致沟通断裂
孩子不是不懂得反省,而是不愿面对一次次被挖旧账、揭伤疤的羞辱感。久而久之,他们不再主动沟通,甚至刻意隐瞒问题,以避免被“旧事重提”。
三、想帮助孩子改正,为什么不能靠“旧账”?
因为成长是一条不断试错、修正、学习的道路。没有哪个孩子可以一次就学会完美,正如我们成人在生活中也时常会重复犯错。
想让孩子改掉问题行为,最有效的方式是帮助他聚焦“此时此刻”该怎么做,而不是一味翻出“过去的失败”。
四、父母该怎么做才更有效?
1. 就事论事,聚焦当下
当孩子犯错时,控制情绪,专注于当前问题:“这次数学没考好,我们一起看看哪些题型没有掌握。”
不要说:“你上次就错这题型,怎么又错?”这种语句会打击孩子的信心。
2. 给孩子留下改正的空间
如果每次犯错都会被追究旧账,孩子就会被“历史标签”绑住,认为自己没有机会改过。
相反,如果你说:“我看到你这次比上次好多了。”那是一种鼓励,也是一种信任。
3. 引导孩子总结,而不是代替指责
引导式提问比指责更有力量:“这次遇到困难的时候,你是怎么处理的?”、“你觉得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做得更好?”
这样能让孩子自己思考并成长,而不是陷入“被数落”的被动状态。
4. 建立正向反馈机制
孩子即便小有进步,也要及时给予认可:“你这次能自己复习,比以前有进步。”
哪怕错误还在,也要看到努力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会保持信心,愿意不断尝试。
五、结语:教育孩子,请放下“旧账”
家长要明白,每个孩子都是在跌跌撞撞中长大的。翻旧账只会让孩子在自我怀疑中裹足不前,而智慧的父母,会选择用鼓励代替指责、用理解代替否定。
让孩子的过去,成为他们成长的垫脚石,而不是永远背负的沉重包袱。
真正有力量的教育,是在孩子跌倒时拉一把,而不是在他们爬起时,提醒他“你以前也摔得很惨”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