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!孩子嫉妒心作祟,家长这几步轻松化解

图片[1]-惊!孩子嫉妒心作祟,家长这几步轻松化解-苏小兵家庭教育

随着孩子渐渐成长,身边同学和朋友日益增多。在日常互动中,孩子会察觉到他人的优势之处。部分孩子由此激发出奋力追赶的动力,努力向他人看齐;然而,有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,则容易滋生嫉妒心理,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,甚至会排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。那么,究竟该如何助力孩子改掉嫉妒心理呢?不妨参考心理医生给出的专业建议。​

一、正确理解孩子​

孩子内心单纯,当看到妈妈与其他小孩亲近时,可能会表现出不悦。这并非孩子道德层面存在问题,而是源于其渴望妈妈给予更多关注与爱的本能,这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性。面对孩子这样的反应,家长切勿过度责骂,而应给予正确理解,进行科学引导。​

二、科学引导孩子​

当孩子因误以为家长更疼爱弟弟或妹妹而生气时,家长切忌大声斥责,尤其不要说出伤孩子心的话语。此时,家长需冷静下来,平和地告诉孩子,在爸爸妈妈心中,每个孩子的分量都是等同的,不存在偏爱。同时,引导孩子明白兄弟姐妹之间应学会谦让与相互照顾。​

三、重视孩子感受​

家长切不可因孩子年龄小,就忽视其感受。例如,家里来小客人时,家长不应未经孩子允许,便擅自拿出孩子的玩具和书籍招待小客人。尽管在家长眼中,这些玩具和书籍价值不高,但对孩子而言,它们却是珍贵的宝贝。所以,在招待小客人的同时,也要留意不忽略自家孩子的感受。​

四、帮助树立自信​

嫉妒心理有时与不自信紧密相连。部分孩子产生嫉妒心,是因为未能发现自身的优势。实际上,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,家长要帮助孩子挖掘闪光点。比如,当孩子嫉妒同学的学习成绩时,家长可合理引导,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篮球方面颇具天赋等,使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令同龄人羡慕的地方。​

五、正确利用嫉妒​

嫉妒犹如一把双刃剑,若能正确运用,可转化为孩子奋发图强的动力。当孩子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而感到不服气时,家长切勿责备,尤其不要使用激将法,以免伤害孩子自尊心。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良性竞争,告知孩子只要努力,同样能够取得优异成绩。​

总结:嫉妒是一种不健康心理,易引发恶性竞争、互相攻击与对立。对于产生嫉妒心理的孩子,父母需正确理解其心理,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与他人的差异,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,找到自身闪光点。同时,引导孩子正确利用嫉妒心理,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,从而助力孩子克服嫉妒心理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