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从封闭自我到重拾学习热情,他们用这3个方法唤醒了孩子!-苏小兵家庭教育](https://www.jiating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image-21.png)
在许多家庭中,孩子厌学和叛逆几乎成了青春期的“标配”。他们开始逃避课堂、顶撞父母、无视规则,让家长既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。然而,湖南的一对普通父母却用3个看似简单的“法宝”,成功帮助儿子从封闭自我、拒绝上学的边缘,走回了课堂,甚至重新点燃了学习热情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
一、不再逼迫,选择“沉默的陪伴”
13岁的儿子小磊曾经是班级的“尖子生”,但进入初二后,成绩直线下滑,情绪暴躁,最终干脆不再去学校。每天窝在房间里玩手机、睡觉,对父母的任何劝说都置之不理,甚至发展到摔门、砸东西。起初,父母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:“威胁”“训斥”“苦口婆心”,但一无所获,反而让关系更加僵硬。
直到一次家庭矛盾爆发后,母亲痛哭流涕地说:“我们不是不管你了,而是不知道怎么帮你。”这句话,让父亲开始意识到:也许,强硬的方式只是在推孩子越来越远。他们决定改变策略——不再追问,不再要求,而是静静陪伴。
每天晚上,妈妈坐在门口,一边缝衣服,一边轻声说:“我们今晚吃了你最爱吃的番茄炒蛋。”爸爸在下班后总会留一句:“你现在不想说话没关系,等你愿意聊的时候,我随时在。”日复一日,这样安静却温柔的“存在感”,慢慢打动了小磊。
二、重建信任,从倾听开始
真正的转机,来自一次偶然的深夜谈话。
那天夜里,小磊走出房间,低声问:“你们还觉得我有救吗?”妈妈一把抱住他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原来,小磊一直因为学习压力、同学关系紧张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。他害怕被比较、害怕失败、害怕让父母失望,于是干脆“躺平”。
这对父母没有立刻劝他回学校,而是认真倾听了两个多小时,没有打断,没有质疑。父亲说:“爸妈也不完美,你遇到问题逃避了没关系,关键是我们愿意一起面对。”
这种不带评判的倾听,让小磊第一次卸下心理防线。父母的信任与接纳,为他重建了安全感,也让他敢于再次尝试面对现实。
三、找到兴趣支点,重新建立目标
信任恢复之后,父母没有急于逼他学习,而是带他去参加户外徒步、参观动漫展、看科技展,还给他报名了一个视频剪辑体验营——因为小磊喜欢剪视频。
在剪辑营中,小磊认识了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,也发现原来“学好文化课”才能让他制作出更高级的作品。他开始主动查资料、学习拍摄和写脚本,父母则默默支持,不再以成绩衡量价值。
当小磊提出“要不我先回学校试试”的那一刻,父母没有激动欢呼,只轻轻地说:“我们一直都相信你,回去也不是为了别人,是为了你自己。”
三个月后,小磊已经重新回归课堂,虽然成绩还不算拔尖,但他能自觉学习、规划时间,还会主动向父母分享学校的趣事。他不是被“拉回学校”,而是真正找回了动力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