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少家庭里,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:孩子一回家就看明星视频、刷直播、买周边,嘴里全是“我家哥哥”“我家姐姐”。追星本来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兴趣,但如果孩子到了“上瘾”的程度——影响学习、花钱无度、情绪被明星牵着走——父母就会开始焦虑。
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办?是强行制止?还是放任不管?其实都不理想。正确的做法,是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引导。
1. 不要一上来就反对,先接纳孩子的喜好
很多父母一听到孩子追星,就会说:“有什么好追的?还不如好好学习!”
可在孩子的心理,追星不仅是喜欢一个明星,更是一种社交、一种情绪寄托、一种“被理解”的感觉。
如果父母直接否定,他只会觉得你不懂他,进而更加沉迷。
你可以这样做:
- 听孩子聊一聊他喜欢的人是谁
- 他为什么喜欢
- 这个明星哪里吸引了他
当孩子感受到你不是敌人,就愿意敞开心扉。
2. 把追星“从秘密变成公开”,孩子才不会越走越偏
很多孩子越追越上瘾,往往是因为“偷偷追”。越偷偷摸摸,就越缺乏界限感,越容易失控。
父母不妨告诉孩子:
“追星可以,但我们要把规则说清楚。”
当追星行为被放在光亮中,孩子反而更容易控制自己。
3. 设置合理的规则,让追星不越界
规则不是禁止,而是“边界”。比如:
- 每天刷视频不超过多长时间
- 不影响学习和作息
- 不能冲动氪金、超额消费
- 不能把追星放在生活第一位
- 不参与非理性的应援行为
这些规则最好和孩子共同制定,让他觉得自己参与了,而不是被强压。
4. 教孩子区分“喜欢”和“崇拜过度”
追星上瘾很大一个原因,是孩子没有分清现实与幻想。
父母可以轻松、自然地聊一聊:
“你喜欢的明星也需要努力,也会失败,也有普通人做不到的坚持。”
“你也可以像他一样努力,而不是只在网上支持。”
把幻想转向努力,让孩子看到明星背后的自律与奋斗,而不是光鲜的外表。
这样,追星会从“沉迷情绪”变成“向上动力”。
5. 引导孩子把兴趣延伸到生活中
孩子喜欢跳舞的明星,你可以问:
“要不要你也去学学舞蹈?”
喜欢唱歌的,可以引导去学音乐;
喜欢某位运动员,可以鼓励孩子去运动。
当孩子把喜欢转化为行动,他的时间就不会全部耗在追星网上,也能提升自我价值感。
6. 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,而不是盯着追星本身
很多孩子并不是单纯喜欢明星,而是在现实生活中:
- 情绪压力大
- 缺乏朋友
- 学习焦虑
- 缺少被理解的感觉
- 需要一个情感出口
明星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。
父母要做的是:
- 多陪伴孩子
- 多聊聊学校生活
- 认可孩子的努力
- 提供情感支持
当孩子情绪更稳定、内心更充实,追星自然不会上瘾。
7. 让孩子自己看到“过度追星”的后果
你不需要讲大道理,不需要吓唬他,只要让他看到现实:
- 追星过度会影响成绩
- 花太多钱会带来负担
- 过度沉迷会影响真实人际关系
- 明星也会有绯闻和争议,孩子情绪容易被带跑
跟孩子一起讨论,让他做出判断。
当孩子意识到问题,他才会真正愿意改变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