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当孩子被“社会青年”吸引,聪明父母这样化解危机-苏小兵家庭教育](https://www.jiating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image-30.png)
青春期的孩子最看重的一件事,就是“朋友”。
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,也更容易被外界影响。
如果孩子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,家长往往会立刻紧张、愤怒,甚至直接下命令:“不许再跟那群人来往!”
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——孩子不仅不听,反而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,关系进一步疏远。
其实,要让孩子远离不良朋友,家长要做的不是“禁止”,而是引导。
一、冷静面对,不贴标签
发现孩子交往的人“不太好”时,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批评和否定。
但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防备心理,甚至觉得父母在“瞧不起”他的朋友,从而更想去维护那段关系。
正确的做法是:
先冷静下来,不急着评价对方,更不要用“坏孩子”“社会人”“小混混”这样的词。
你可以说:“我注意到你最近经常和那个朋友在一起,妈妈(爸爸)有点担心,你能跟我说说你们都在做些什么吗?”
语气平和、真诚地提问,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出于关心,而不是审问。
二、了解背后的心理需求
孩子为什么会和“不良青年”混在一起?
往往不是因为他想变坏,而是因为在那个圈子里,他得到了认同。
也许在家里,总被批评、否定;
在学校,成绩一般、没什么存在感;
但那些“朋友”却对他说:“你挺有意思”“你挺哥们儿的”。
这种被需要、被认可的感觉,让孩子无法自拔。
所以,家长要做的,是从心理需求入手,去修复孩子的内在空缺。
多肯定孩子的优点,让他感受到在家庭中也有价值、有位置。
三、引导孩子辨别“真朋友”和“假朋友”
父母可以找机会和孩子聊聊什么是真正的朋友。
比如问:“你觉得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
孩子可能会说“义气”“一起玩得开心”。
你可以借机引导:“真正的朋友,会让你变得更好;假朋友,只会让你变得更糟。”
再举一些例子:
- 真朋友会在你遇到困难时支持你;
- 假朋友只在你能带来好处时靠近你;
- 真朋友鼓励你进步;
- 假朋友怂恿你逃课、惹事。
通过这种方式,不是命令,而是帮助孩子自己思考、判断。
四、拓宽孩子的社交圈
如果孩子身边只有“那一群人”,他自然会被同化。
家长可以创造机会,让孩子结识更多积极向上的同龄人,比如:
- 报兴趣班、社团;
- 鼓励孩子参加运动或公益活动;
- 帮他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。
当孩子在新的社交圈中找到认同感,他就会自然地远离那些消极的影响。
五、家庭氛围是最好的“保护伞”
一个温暖、尊重、沟通顺畅的家庭,是孩子抵御外界诱惑的最佳屏障。
当孩子愿意回家倾诉,愿意和父母交流,他就不容易被外界负面力量吸走。
所以,比起说教,不如多陪伴;
比起质问,不如多倾听。
让家成为孩子最安全、最舒适的地方——他自然就不会往“外面”去找“理解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