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图片[1]-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?请先学会温柔地理解他-苏小兵家庭教育](https://www.jiating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1/8e6062b5-9e60-46ce-bdc7-f9bffba52abf.png)
你是不是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
孩子放学一回家,不写作业就先抱着手机;
你批评几句,他立马发火、摔门;
再问未来打算,他只说“随便”“我不想想”——
仿佛整个人都“躺平”了。
青春期的孩子,确实不好管。
他们脾气大、易冲动,又容易沉迷网络。
可越是这个阶段,家长越要稳住情绪、冷静应对。
一、别只盯着“叛逆”,先看见孩子的情绪
青春期,是孩子想要独立、渴望被理解的阶段。
他们在学业、人际关系、外貌焦虑等多重压力下,内心其实很敏感。只是他们不会表达,也不懂怎么调节情绪,于是才表现出“顶嘴”“懒散”“不听话”。
很多父母只看到了“他不写作业”“又玩手机”,
却忽略了孩子情绪背后的信号。
当我们用指责的语气去沟通,只会让他更想逃避。
所以,第一步要做的,不是批评,而是理解。
二、先共情,再沟通,别急着讲道理
比如,有一天你下班回家,看到孩子在玩手机。
别一上来就吼:“怎么又不写作业!”
不妨先这样说:“今天上了一天课,挺累的吧?玩会儿放松一下也正常。”
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,他的防备心理会立刻降低。
然后,你可以轻轻地接话:“等下写作业前,咱们一起吃个水果,聊聊今天学校的事。”
这样的语气,比命令式沟通更容易让孩子“听进去”。
想想我们大人,下班后也需要片刻喘息。
孩子不是故意“叛逆”,只是也在寻找自己的节奏。
你若能接纳他的小情绪,他才更愿意听你的建议。
三、陪伴,是最温柔的引导
青春期的孩子看似不需要父母,其实特别渴望陪伴。
家长可以多创造一些轻松的相处时光:
一起运动、听音乐、养小植物、做顿简单的饭……
这些细小的共处,会让孩子慢慢放下戒备。
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,自然就不再沉迷虚拟世界。
很多家长发现,只要多陪伴一点点,孩子的脾气、作息、情绪,都会悄悄变好。
四、给孩子一点“掌控感”,他才会自觉
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被“管”,
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想要的是“被尊重”。
如果家长一味命令“必须”“立刻”“马上”,
孩子就会反抗到底。
更好的方式是——一起制定规则。
比如:
- 每天放学后先休息半小时再写作业;
- 周末允许玩手机1小时,但要提前完成任务;
- 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,家长也同步执行。
当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中,他就会有“主人翁意识”。
一旦他体验到“守规矩也能换来自由”,自律就会自然生长。
五、父母的情绪,是最好的教育
青春期的孩子,最怕父母的情绪失控。
如果家长总是急躁、指责、动不动就吼,
孩子就学会了用“冷漠”和“沉默”保护自己。
所以,遇事先稳住自己。
可以对孩子说:
“我理解你想玩一会儿的心情,但也希望你能安排好时间。”
“我不是要控制你,只是希望你能更好地照顾自己。”
这样的话,比“你怎么这么懒”更有力量。
青春期,不是“叛逆期”,而是孩子成长的“练习期”。
他们在试着建立自我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陪他们一起学会——
理解情绪、管理时间、找到方向。
当孩子有一天主动放下手机,坐到书桌前写作业;
当他开始告诉你:“妈,我打算以后学心理学”“爸,我想去当老师”——
那一刻,说明你的陪伴、理解和信任,都没有白费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